WFU

2021年8月23日 星期一

新思惟心得報告-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

 


作者:雲林長庚醫院腦神經外科主治醫師   鄭為遠

為什麼想來參加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


最近我時常參加新思惟的課程,有統合分析、網頁與個人品牌,也有今天的《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》等。想要來參加新思惟的課程,無非是想要盡快獲得發表論文有關的經驗及知識。新思惟的每一個課程,都有他的主軸及目標;每一個課程,也都針對各種文體,不藏私地詳細教導。上課,就像是在精神時光屋,能夠快速裝備自己,調整好腳步,希望在臨床和家庭多頭夾擊之下,能夠更從容的面對學術。升任主治醫師之後,雖然來到的是分院,但也還是有寫論文升等的壓力。我期望能從課程中學習更多,把壓力變成養分。


本次課程的學習


這次課程總共有三位老師,分別是陳一銘醫師、吳爵宏醫師,以及蔡依橙校長。

陳醫師先簡介了論文分為十六段,每一段應該如何撰寫,有何應該注意之處。他歸納出introduction不需要過多,也不須過長,更不用把疾病的祖宗十八代的歷史都做交代。他推薦大家先用中文想好自己要寫甚麼主題,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及假說。在material and methods,需要明確交代受試者來源、實驗設計與方法,最好是要有對照組。定義結果與規範,資料收集,以及統計法與軟體等。Result則是需要分段描述,呈現結果,配合精美圖表,以「與方法一樣的順序」描述研究的結果。Discussion裡,需要先把自己研究的主客觀結果寫出來,再和世界上主要文獻相比,討論結果如何。然後把本篇研究的限制有哪些寫出。最後是conclusion,總結並指出未來方向。

吳醫師提出了如何整理好圖表。他的原則是先圖後文、左上右下、空間結構等等。在數據圖表上,吳醫師強調簡單專業、強調差異、去蕪存菁。Table的呈現上,吳醫師建議表內要有三條橫線的配置,不要有直的分隔,因為直的分隔線會阻礙視野。他強調表的呈現需要有三條橫線、顯著置頂、文字靠左、數字靠右。稿件的排版,需要注意的有極簡方便、層次分明,以及適當換頁。

接下來,陳醫師簡介了有母數和無母數分析的分野,即是30個以上或以下的個案數。然而,就算達到30個以上的個案數,仍然需要做常態檢定。如果不符合常態檢定,研究就仍然需要回到無母數分析。

中午的實作課程以Medcalc軟體,做independent t-testpaired t-test、單變項及多變項回歸。課程以撰寫精美的手冊,以及有耐心的老師助教協助。手冊裡的每一個字都很重要,務必不要跳著做。有問題就問,助教和老師們也都會有細心和耐心的解答大家的疑問。最後,就能夠自己做出SCI等級的圖表。值得一提的是,《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》是以有母數的分析來做示範,恰恰和另一工作坊《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》呼應,後者乃是以無母數分析為主的示範。

下午的課程裡,陳醫師告訴大家如何選擇期刊,有介紹MDPI的期刊,JCR的使用,以及Jane的使用等等。吳醫師則是介紹了如何申請研究計畫經費,該如何撰寫計畫等等。蔡校長在課程的尾聲裡,以飛機的起飛比喻做研究,需要瞬間超高濃度的努力,刊出前都不算的真諦,以及密集工作環境等。蔡校長提到如何分配時間:在醫院工作的零碎時間很難做出好的研究,往往一有發想或是查詢資料時,就被忙碌的臨床事務干擾。做研究需要塊狀和帶狀時間,例如晚上和假日。或許會有一些犧牲,但是會值得的。校長也提到偶而出國或開會,亦可帶上家人,提高參與感和認同感。如此,也不至於在忙碌的臨床工作和研究中,錯失了和伴侶及小孩的相處機會。


期許


又一次上完新思惟的課程。我感到希望滿滿,期許自己能夠在可見的期間內,發表出更多的論文,在臨床之路更上層樓,也造福更多的病人。